86310351
省发展改革委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 (黔发改投资〔2024〕682号)
20
贵州省发改委
2024-12-06 10:50:09
5753330
投资政策
  • 中国政府网
  • |
  • 贵州省人民政府
  • |
  •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
  • |
  • RSS订阅
  • |
  • 加入收藏
  • |
  • 设为首页
  • |
  • 个人中心
  • |
  • 无障碍浏览
  • |
  • 进入老年模式
  • 网站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基层公开
  • 解读回应
  • 政务服务
  • 公众参与
  • 政府数据
  • 相约六枝
当前位置:
首页新版站点政务公开特区政府主动信息公开招商引资投资政策
省发展改革委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 (黔发改投资〔2024〕682号)

发布日期: 2024-12-06 10:50   作者:   来源: 贵州省发改委     字号:[ 大 中 小 ]   视力保护色: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有关企业: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贵州省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4年11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贵州省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为切实增强“六大产业基地”、“3533”重点产业集群建设的支撑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坚持系统谋划、分类推进,聚焦重点、服务产业,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围绕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配套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大力推进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体系,有效满足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路、水、电、气、污染治理等配套基础设施需求。

——进一步提高产业配套路网质量。到2026年,全省重点园区对外连接主通道和铁路专用线全部达到设计标准,园区内投产企业连通道路完好率提高至100%。

——进一步提升产业供水保障能力。到2026年,全省重点园区全部具备稳定的集中供水水源,实现园区内有需求的企业集中供水管网全覆盖。

——进一步提高产业供电安全水平。到2026年,全省重点园区实现有效电网全覆盖,园区内重点工业企业全部实现双回路或多回路正式供电。

——进一步扩大产业供气覆盖范围。到2026年,天然气管道基本敷设至全省重点产业园区红线边缘,实现有条件、有需求企业燃气管道连通“入户”。

——进一步提高园区污染治理水平。到2026年,全省重点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管网达标率提高至90%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推进园区内外通道建设,实施产业配套路网质量提升工程。加强园区与干线公路、快速路网连接,推动园区与区域交通网络“无缝衔接”,2024—2026年开工建设G212仁怀苍龙至茅台、S526织金大营至茶店等园区对外连接通道项目14个,建成13个。加快提升园区内部路网质量,打通企业发展“最后100米”,完善园区内部道路270公里。推进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能源企业、化工园区和大型物流园区建设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贵州能源水城、裕能铜业等13条铁路专用线,建成贵州美锦等铁路专用线6条。(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等,相关市〔州〕、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实按职责分工负责,涉及相关市〔州〕、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产业园区管理机构,以下不再重复表述和一一列出)

(二)加快推进园区供排水设施建设,实施产业供排水能力提升工程。加快直供园区水源工程及配套供水管线建设,2024—2026年开工建设龙里三岔河、瓮安塘坎上水库等水源工程3个,印江清渡河水库与县城水厂和建材工业园区水厂水网连通工程、福泉官阳冲水库供水等配套引水供水管线项目5个;建成息烽两岔河、丹寨乌壁滩水库,引水供水管线200千米。完善园区内部供排水设施及管网,建成(含改造)供水水厂22个,供水管网500千米、排水管网300千米。(责任单位:省水利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

(三)加快推进园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产业供电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提高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供电可靠性,2024—2026年开工建设六盘水盘北化工园区、和平(苟江)经开区等园区电网项目65个,建成60个;建成(含改造)220千伏变电站15座、输电线路220公里,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25座、输电线路300公里,10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270公里。(责任单位:贵州电网公司、省能源局等)

(四)加快推进园区输气管网建设,实施产业供气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天然气管道向重点园区延伸,2024—2026年新增30个园区“通气”,天然气管道基本敷设至全省重点产业园区红线边缘。加快园区内部燃气管网建设,2024—2026年开工建设息烽县化工园区、炉碧工业园区等燃气管道项目61个,建成45个、供气管网460千米。(责任单位:省能源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

(五)加快推进园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实施产业污染集中治理能力提升工程。按照国家要求,加快推进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收集管网达标建设,2024—2026年开工乌当火石坡污水处理厂二期、贵阳经开区北部片区污水治理等项目82个,建成(含改造)污水处理厂68个、污水收集管网500千米。推动符合条件的园区开展工业固废集中处置利用,建成开阳钛—磷—硫—铁—钙循环利用、息烽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回收循环利用等项目14个。(责任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

(六)加快推进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通信保障能力。持续推动对外信息传输通道扩容升级,加快省内干线网络200G/400G大容量光传输系统部署进度,升级扩容贵阳贵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传输带宽。加强园区5G网络深度覆盖。(责任单位:省通信管理局)

(七)加快推进园区集中供热设施建设,提高产业集中供热水平。因地制宜利用热电联产、工业余热等清洁低碳供热方式开展集中供热,满足企业热能需求,2024—2026年开工建设白云区工业园区、钟山区产业园区等集中供热项目21个,建成20个、集中供热管道220千米。(责任单位:省能源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

(八)加快推进园区应急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消防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完善息烽小寨坝、瓮安经开区等化工园区配套消防设施,2024—2026年建成化工园区应急消防设施项目29个,其中新建园区消防站(气防站)6个、智慧消防平台3个。加快补齐其他园区消防水源、消火栓(消防水鹤)、灾害类型训练基地及训练设施,实现园区消防安全组织、取水平台、储水设施全覆盖。(责任单位:省应急厅、省消防救援总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等)

三、政策措施

(九)加强规划布局引导。将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需求纳入各级产业、市政设施建设等规划予以统筹考虑,并与国土空间规划做好衔接,其空间利用内容纳入详细规划。结合招商引资项目库,建立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储备库,根据产业项目落地情况,按照对配套基础设施需求缓急,合理确定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时序、建设内容并组织实施。到2026年,基本实现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与产业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运营。(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投资促进局等)

(十)创新项目投资模式。加快产业配套基础设施领域投融资机制改革,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实施”的模式,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业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服务。推动各地以园区为单位将产业配套基础设施项目统一打包,统筹谋划、整体推动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严格落实现行产业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科学有序核定输配环节价格,提升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可持续运营能力。(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贵州金融监管局、人行贵州省分行等)

(十一)加快项目手续办理。优化各级前期工作经费安排使用机制,加快产业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按国家有关规定简化需要报批的文件和审批程序,积极采取并联平行方式,按项目审批权限,由本级审批主管部门集中会审,统筹指导和加快用地、用能、环评、水保、稳评等手续办理和审批。鼓励市县和部门将符合条件的同一类型项目统一打捆,采取批量办理等方式压缩前期手续办理时限,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能源局、省林业局等)

(十二)加大财税金融支持。统筹省预算内投资等专项资金,用好“四化”等基金,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按规定积极予以支持。鼓励国有融资担保机构加强融资增信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各地谋划申报基础设施REITs,对符合条件投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按规定享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西部大开发等税费优惠政策。(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资委、人行贵州省分行、省委金融办、省税务局,黔晟国资公司等)

(十三)强化土地要素保障。统筹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加快盘活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资源,用好用足国家政策,保障产业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用地需求。(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等)

四、组织实施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机制,落实项目建设条件,推动各项任务落地实施。重大事项按程序向省委、省政府请示报告。相关市〔州〕、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产业园区管理机构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加强项目谋划实施,切实保障产业发展需求。(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

(十五)加强督促调度。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定期对落实本计划工作任务等情况开展督促调度,按规定通报相关情况。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各种形式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营造推动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良好氛围。(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

附件:贵州省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表(2024—2026年).xlsx


分享到:
X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返回顶部]
上一篇: 无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服务“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措施》
下一篇: 无 一图读懂新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 中央政府部门网站
      外交部 国防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公安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退役军人事务部 应急管理部 中国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医疗保障局
  • 省(区市)政府网站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市级政府网站
      贵阳市 遵义市 六盘水市 安顺市 毕节市 铜仁市 黔东南州 黔南州 黔西南州 贵安新区
  • 各区县政府网站
      盘州市 水城区 钟山区
  • 其它网站
      六枝特区纪委特区监委网站
  • 关于我们
  • |
  • 法律声明
  • |
  • 网站帮助
  • |
  • 联系我们
  • |
  • 网站地图
  • |
  • 网站年报
  • |
  • 手机版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六枝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备案信息:黔ICP备17007817号-1  52020302000005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技术支持:智政科技

  • 首页
  • 我要了解
  • 我要办事
  • 我要查询
  • 我要参与
投资政策

省发展改革委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 (黔发改投资〔2024〕682号)

贵州省发改委    发布日期:2024-12-06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有关企业: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贵州省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4年11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贵州省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为切实增强“六大产业基地”、“3533”重点产业集群建设的支撑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坚持系统谋划、分类推进,聚焦重点、服务产业,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围绕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配套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大力推进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体系,有效满足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路、水、电、气、污染治理等配套基础设施需求。

——进一步提高产业配套路网质量。到2026年,全省重点园区对外连接主通道和铁路专用线全部达到设计标准,园区内投产企业连通道路完好率提高至100%。

——进一步提升产业供水保障能力。到2026年,全省重点园区全部具备稳定的集中供水水源,实现园区内有需求的企业集中供水管网全覆盖。

——进一步提高产业供电安全水平。到2026年,全省重点园区实现有效电网全覆盖,园区内重点工业企业全部实现双回路或多回路正式供电。

——进一步扩大产业供气覆盖范围。到2026年,天然气管道基本敷设至全省重点产业园区红线边缘,实现有条件、有需求企业燃气管道连通“入户”。

——进一步提高园区污染治理水平。到2026年,全省重点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管网达标率提高至90%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推进园区内外通道建设,实施产业配套路网质量提升工程。加强园区与干线公路、快速路网连接,推动园区与区域交通网络“无缝衔接”,2024—2026年开工建设G212仁怀苍龙至茅台、S526织金大营至茶店等园区对外连接通道项目14个,建成13个。加快提升园区内部路网质量,打通企业发展“最后100米”,完善园区内部道路270公里。推进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能源企业、化工园区和大型物流园区建设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贵州能源水城、裕能铜业等13条铁路专用线,建成贵州美锦等铁路专用线6条。(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等,相关市〔州〕、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实按职责分工负责,涉及相关市〔州〕、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产业园区管理机构,以下不再重复表述和一一列出)

(二)加快推进园区供排水设施建设,实施产业供排水能力提升工程。加快直供园区水源工程及配套供水管线建设,2024—2026年开工建设龙里三岔河、瓮安塘坎上水库等水源工程3个,印江清渡河水库与县城水厂和建材工业园区水厂水网连通工程、福泉官阳冲水库供水等配套引水供水管线项目5个;建成息烽两岔河、丹寨乌壁滩水库,引水供水管线200千米。完善园区内部供排水设施及管网,建成(含改造)供水水厂22个,供水管网500千米、排水管网300千米。(责任单位:省水利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

(三)加快推进园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产业供电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提高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供电可靠性,2024—2026年开工建设六盘水盘北化工园区、和平(苟江)经开区等园区电网项目65个,建成60个;建成(含改造)220千伏变电站15座、输电线路220公里,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25座、输电线路300公里,10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270公里。(责任单位:贵州电网公司、省能源局等)

(四)加快推进园区输气管网建设,实施产业供气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天然气管道向重点园区延伸,2024—2026年新增30个园区“通气”,天然气管道基本敷设至全省重点产业园区红线边缘。加快园区内部燃气管网建设,2024—2026年开工建设息烽县化工园区、炉碧工业园区等燃气管道项目61个,建成45个、供气管网460千米。(责任单位:省能源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

(五)加快推进园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实施产业污染集中治理能力提升工程。按照国家要求,加快推进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收集管网达标建设,2024—2026年开工乌当火石坡污水处理厂二期、贵阳经开区北部片区污水治理等项目82个,建成(含改造)污水处理厂68个、污水收集管网500千米。推动符合条件的园区开展工业固废集中处置利用,建成开阳钛—磷—硫—铁—钙循环利用、息烽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回收循环利用等项目14个。(责任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

(六)加快推进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通信保障能力。持续推动对外信息传输通道扩容升级,加快省内干线网络200G/400G大容量光传输系统部署进度,升级扩容贵阳贵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传输带宽。加强园区5G网络深度覆盖。(责任单位:省通信管理局)

(七)加快推进园区集中供热设施建设,提高产业集中供热水平。因地制宜利用热电联产、工业余热等清洁低碳供热方式开展集中供热,满足企业热能需求,2024—2026年开工建设白云区工业园区、钟山区产业园区等集中供热项目21个,建成20个、集中供热管道220千米。(责任单位:省能源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

(八)加快推进园区应急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消防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完善息烽小寨坝、瓮安经开区等化工园区配套消防设施,2024—2026年建成化工园区应急消防设施项目29个,其中新建园区消防站(气防站)6个、智慧消防平台3个。加快补齐其他园区消防水源、消火栓(消防水鹤)、灾害类型训练基地及训练设施,实现园区消防安全组织、取水平台、储水设施全覆盖。(责任单位:省应急厅、省消防救援总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等)

三、政策措施

(九)加强规划布局引导。将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需求纳入各级产业、市政设施建设等规划予以统筹考虑,并与国土空间规划做好衔接,其空间利用内容纳入详细规划。结合招商引资项目库,建立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储备库,根据产业项目落地情况,按照对配套基础设施需求缓急,合理确定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时序、建设内容并组织实施。到2026年,基本实现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与产业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运营。(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投资促进局等)

(十)创新项目投资模式。加快产业配套基础设施领域投融资机制改革,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实施”的模式,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业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服务。推动各地以园区为单位将产业配套基础设施项目统一打包,统筹谋划、整体推动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严格落实现行产业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科学有序核定输配环节价格,提升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可持续运营能力。(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贵州金融监管局、人行贵州省分行等)

(十一)加快项目手续办理。优化各级前期工作经费安排使用机制,加快产业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按国家有关规定简化需要报批的文件和审批程序,积极采取并联平行方式,按项目审批权限,由本级审批主管部门集中会审,统筹指导和加快用地、用能、环评、水保、稳评等手续办理和审批。鼓励市县和部门将符合条件的同一类型项目统一打捆,采取批量办理等方式压缩前期手续办理时限,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能源局、省林业局等)

(十二)加大财税金融支持。统筹省预算内投资等专项资金,用好“四化”等基金,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按规定积极予以支持。鼓励国有融资担保机构加强融资增信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各地谋划申报基础设施REITs,对符合条件投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按规定享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西部大开发等税费优惠政策。(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资委、人行贵州省分行、省委金融办、省税务局,黔晟国资公司等)

(十三)强化土地要素保障。统筹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加快盘活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资源,用好用足国家政策,保障产业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用地需求。(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等)

四、组织实施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机制,落实项目建设条件,推动各项任务落地实施。重大事项按程序向省委、省政府请示报告。相关市〔州〕、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产业园区管理机构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加强项目谋划实施,切实保障产业发展需求。(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

(十五)加强督促调度。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定期对落实本计划工作任务等情况开展督促调度,按规定通报相关情况。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各种形式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营造推动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良好氛围。(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

附件:贵州省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表(2024—2026年).xlsx


一键分享
   
取消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 上一条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服务“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措施》
  • 下一条 一图读懂新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相关信息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特区政府办公室

维 护: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技 术:智政科技          

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电脑版 | 手机版

返回
顶部